候鸟,以生命为诺不倦追寻,为了生存和繁衍,不辞辛劳长途迁徙,寻找属于它的天堂。
我的爷爷,为了他的事业和梦想,也如同候鸟般辗转,历经三次迁徙初心不改,在大冶有色这片挚热的土地上诠释着一代拓荒人的无私情怀。
投身初战新冶铜矿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推行公有制经济,“铁锤响叮噹,世界变了样”的歌声不绝于耳,“工人”无疑成为那个时代最自豪的代名词。也是在那一年,大冶有色的首家矿山--新冶铜矿坐落龙角山,开始投入建设,并在附近的村落招募共青团员。爷爷作为村里优秀的青年代表,是唯一一个经大队推选直接进入新冶铜矿工作的,这对于祖祖辈辈务农的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幸运和光荣的事儿。从那以后的爷爷,便带着这份自豪感,走上了与大冶有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业之路。
当时的新冶铜矿还是一座座连绵的群山,杂草丛生,在这个野兽时常出没的山窝里,没有厂房和宿舍,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面对眼前的一片荒凉,爷爷依然热血壮志,和并肩而来的工人们一道建厂房、砌砖房、装设备。爷爷告诉我,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没有现代化的建造设施,所有的建设材料必须靠人力肩挑手抬,厂房建在半山腰上,而造砖厂距离新冶铜矿七、八公里左右的路程,那时身强力壮的他一天要挑二十几个来回,运回来的砖放在一块木板上,垫上几根圆木当滚轮,十几人合力拖到半山坡,经常一天下来肩头全是血泡。
在历经两年的开荒拓土之后,1955年新冶铜矿进入半建设半投产状态,本已分配到了治安保卫工作岗位的爷爷,向组织上提出要去井下工作的申请。时逢国家对国有企业资源进行调配,从东北马六沟铜矿调来一台直径1.95m的巻扬机,面对这台如此先进的大型设备,随行的师傅却只能停留10天时间进行指导和讲解,当时的爷爷第一次见到这台设备时,好奇心的驱使让他痴迷上了这个大家伙,他凭借师傅讲述和自己钻研,撰写了一套操作流程、一套维护流程和一套简易运行原理图,成为首个操作的指导规范。也就是由此,爷爷便和巻扬结下了半生的不解之缘。
受命转战叶花香矿
随着大冶有色前进的号角不断吹响,1966年,爷爷带着一家老小辗转叶花香矿。当时的大冶有色正大步开发新型矿山,从已投产的三个下属矿山集中抽调骨干力量、限时三个月完成叶花香矿建设,而爷爷就是这次迁徙大军中的一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中的万物皆为宝,常听叔父们回忆,日子苦到一个板车半边装柴火,半边装了两个床头架、一张铺板、一些生活用品,就这样30多里路拖着板车一路颠簸着搬了家。到叶花香矿后,由于离老家远了,断了家乡田地庄稼的补给,仅靠爷爷微薄的收入供养着一家八口人,但爷爷并没有向困难生活屈服,凭着对工作、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顽强地支撑起这个家,工作之余为了糊口,打鱼、捡煤渣、挖菜角都干过,叔父们上学之余也会想着法子帮衬着维持生计。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从未曾磨灭爷爷的意志,十多年的打磨促使他成长为一名卷扬技术能手,并且在卷扬班当起了班长,主要负责“师带徒”,自己的专长得以发扬,爷爷别提多高兴了。
主动征战铜山口矿
1979年,爷爷由于工作表现突出,组织上又考虑其家庭的困难,决定将爷爷调往大冶有色机关所在地——新下陆,此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正当全家为爷爷用大半生劳苦换来的回报而兴奋之际,爷爷得知大冶有色铜山口矿即将开展“大会战”的消息,心中再次泛起了波澜,在他竭尽全力说服奶奶之后,爷爷向组织主动请缨,心怀建设矿山的满腔热忱,又带着一家老小迁往铜山口矿。即便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搬家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农用车搬走主要家当后,爷爷挑着简易的家用,带着叔父们从叶花香徒步40多公里走到铜山口矿,那时的小叔还不到8岁,被太阳晒得满身汗水、嘴唇裂开,爷爷一路心疼着,却腾不出手来照顾这个最幼小的、几近虚脱的孩子。进入铜山口矿工作的爷爷,再一次走上了新矿山建设的开荒拓土、披荆斩棘之路。
接力有色新的征程
爷爷的一生顽强地奉献于矿山建设事业,正如候鸟般执着地忠于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每当忆起爷爷的经历,我难免好奇,他却总是笑着对我说:“自己是作为优秀青年进入大冶有色的,当然要带头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每一次的工作调动,对家里来说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迁徙,新的地方、新的环境接踵而来面临的是住房、入学等生活上的各种难题,未曾能给家人安定的生活,爷爷心中深藏着愧疚,但从未停止开拓者的步伐。
如今的爷爷已进入耄耋之年,回忆起属于他的那个年代,爷爷总是有许多感慨,他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守护的每一台卷扬机的产地、型号、尺径和第一次操作的情形,时至今日,爷爷仍然因为自己是大冶有色的第一台卷扬机的操作手、岗位带徒40余人,还有半生辛劳换来的厚厚一叠荣誉证书而感到自豪。爷爷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历史巨变,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工分生活迈步到二十一世纪的辉煌与幸福,也陪伴大冶有色走过了66年的艰辛历程,他将其一生的光华尽献大冶有色。而新中国的变化、大冶有色的变化,是当年的爷爷不敢想象的,铜山口矿屹立的主井楼,装上了直径4米的大卷扬;那条让他至今心怀愧疚的蜿蜒崎岖之路,已经刷黑了柏油,来来往往汽车轰鸣,成了连接爷爷与叔父们的连心路;而爷爷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冶有色,如今已经加入中国有色集团这个大家庭,并且在中国有色集团“321战略”的推动下开拓了海外市场,成功走出国门,在非洲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的爷爷,更喜欢听我们的故事,细述“三业协同、两轮驱动、全面变革”等发展战略如何推进和落地落实,爷爷说:“建设矿山一辈子,我老了,跑不动了!现在要靠你们,要到最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我已成为大冶有色万千职工中的一员,并且在大冶有色这片我们挚爱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家,传承爷爷的志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接力爷爷的责任与担当,也不忘爷爷的嘱咐,担当起“资源报国,回报社会,成就员工,共创和谐”的企业使命,积极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援助偏远、新建海外矿山,我们时刻准备着。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