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全世界最大同类型澳炉,以“快、准、稳”为生产理念的冶炼厂熔炼车间澳炉一班,最近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而这一殊荣的撷取,是冶炼人市场化对标成果,也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间工作室,领航先锋强企之旅
冶炼厂澳炉一班担负着铜精矿熔炼,为转炉提供冰铜和为硫酸提供烟气的职责,共有职工18人,然而,就是在这一个小小班组,近年来,每年都有颇具实操经验的工匠级专业人才在大冶有色这个大家庭里成长成熟起来,14名职工通过考试,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班长邵志村先后被评为“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湖北省技术能手”“湖北省首席技师”,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黄石市劳动模范”,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善于激扬生命活力、培育创新团队的冶炼人,成立了“熔炼车间创新工作室”,该创新工作室通过“立”“创”“行”“标”的创新创效、精益改善工作法,不仅让劳模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还全力打造出一支年轻作为、活力和谐的劳动者队伍,营造了创新创效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在熔炼车间创新工作室的带动引领下,澳炉一班职工的辛勤劳动结出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在提高精矿处理量方面总结出“一提二保三勤四联”操作法,平均加料速率由年初的197吨/小时提高到现在的205吨/小时。通过对澳炉温度控制,渣性调节,烟气减小,外部冷切,以及化焦剂加入等方面入手,创国内外同类炉型的周期炉龄新纪录,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增产过万吨,实现了澳炉三年两修的第一步。
一场故事会,开启技术讲堂之门
熔炼车间的职工技术讲堂始于2013年,由车间技术人员领头,针对职工岗位技术技能的提升而开展、去年初,澳炉一班邀请车间主任姜志雄为职工们讲《大冶有色三座冶炼炉的变迁》,并以此为契机,开启班组职工技术讲堂第一课。随后利用工余间隙时间,在岗位上开展了生产工艺和机、电等各专业的岗位基本功技术讲堂,对职工进行全员轮训。如今在该班组,参加技术讲堂,学习技术技能,成为大伙的一种时尚和新常态。
笔者采访当天,正逢技术讲堂开讲,一大拨人汇聚熔炼车间创新工作室。这次主讲人是管彦龙,他分享的主题是《澳炉炉寿延长》。澳炉大班长左铁生对笔者说,他是澳炉一班主操手,努力刻苦,在主操这一岗位上工作了20余年,他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出熔体的流动性、明暗、性状等特征,准确分辨出生产是否正常。可以说,管彦龙用二十年练就的“火眼金睛”,就是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在堰口岗位的操作工马雕对参加技术讲堂感受颇深,他告诉笔者,他在堰口岗位工作了10余年,以前这个岗位自动化程度低,溜槽易黏结,后来经过加装保温盖板、环保风机等技术改造,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开展技术讲堂这一做法非常好,以前很多不懂的东西,现在通过认真聆听领导同事们技术传授和心得交流,慢慢地熟悉和精通,这个平台给了他汲取知识、提升技术水平最大的福祉。
一张活清单,淬炼安全和谐之音
开展职工安全生产清单管理,是澳炉一班日常安全生产的一大亮点。班组职工将生产过程中有潜在危险因素,能导致意外事故的部位、单机、岗位识别出来,列出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大伙儿针对不可移动的部位、岗位,指定专人进行跟踪整改;而针对风镐等可移动的工具,在不同的岗位使用则制定相应的管理清单,确保每一个识别出的危险源点时刻保持“监护状态”。除此之外,班组把开展事故案例教育作为安全宣教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常翻“安全旧账”,引导职工“回头看”,通过观看事故案例视频、召开“揭短会”等形式,深入查找事故根源,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浏览着各岗位安全生产清单,看到职工们撰写的心得体会、合理化建议张贴得满满当当的同时,笔者竟也从中“窥见”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上班已经很累了,还要在工友面前检讨真是丢尽了面子,违章事例一遍遍地讲给别人听,就像一次次地‘揭伤疤’一样,太疼了。”该厂厂长对此笑言,作为优秀企业的管理层,我们有胸怀接纳这样的声音,包容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旁枝末节,也允许职工开这样的“小差”,否则不会张贴出来。他认为,只要安全生产的大方向没有错,让年轻人的不满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渠道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促进大家在比较、沟通和学习中不断地磨合与成长,进而形成安全合力。
与安全生产清单管理、“自揭伤疤”揭短会相得益彰的是,班组还不断完善和细化《安环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绩效管理制度》,在班中认真落实“三亲自”“一及时”安全管理法,在大家的努力下,澳炉一班连续21年获得冶炼厂安全示范班组称号。
(郑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