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动态

中秋月明人团圆

时间:2020-10-14
来源:
作者:

    中秋的节日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八月十五,三秋恰半,故谓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在《礼记·月令》有言:“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在古代历法中,我们可以得知一年四季分孟、仲、季三部分,而秋中第二月叫仲秋,也称“中秋”。虽然起源早,但真正形成节日规模却是在唐朝,在《唐书·太宗记》中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且多贯穿于唐代诸多诗人的题名,如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等等。如果说唐朝是“中秋”的起始点,那么宋朝则是发展成为又一个顶峰,它被列为法定的“国民性”庆贺节日。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即北宋开封中秋夜景:“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而且现在当我们谈及中秋的诗词时,最熟透于心的莫过于那一年丙辰中秋,在密州的苏轼“把酒问青天”,为念怀胞弟子由而写下了传颂至今的《水调歌头》。如今又是一年中秋月明人团圆,中秋的文化如涓涓细流汇入到我们的心中,而我们的祝福终将会在灿若星辰的银河里熠熠生辉。

    中秋节日文化不仅仅是要追本溯源,更是要探究其风俗习惯形成。对于中秋,自古以来多有猜灯谜、放花灯、吃月饼等风俗习惯,人们将对节日的理解与情感寄托于此,历经千年而不衰,而月饼则是世代传承发展的重点。中秋食月饼的起源,在唐朝至今存疑,关于“月饼”一词,传说是在中秋之夜,唐玄宗让杨贵妃为“胡饼”换名,杨贵妃看着明月,才慢慢讲出“月饼”两个字,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唐朝年间的“月饼”说法虽无考证,但“拜月”确是唐朝始出,在“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拜新月》中,就有“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据说一般年轻的男子祈愿是“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年轻的女孩祈愿是“貌似嫦娥、圆如皓月”。那么月饼的起源到底在哪里?答案依然是宋朝,最早可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或许因其名气太大,这首诗流传广远,于是世间渐渐便有“月饼”之称,甚至有人将苏东坡称为“月饼之父”。并且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有“月饼”一词,但只是描述和记叙。不过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久而久之,月饼作为中秋月圆人团圆的象征,成为家家户户所喜爱的美食,成为人们相互馈赠的节日礼品,同时也成为心中寄托中秋佳节美好的祝愿。

    一年十二月,月月有月半,为何人们独喜中秋月?最是中秋佳节,一家团圆欢聚,一路谈笑赏月,一起分食月饼,一众饮酒达旦,岂能无中秋月。即便不能一起过中秋,古时羁旅在外的游子也能对着明月,遥寄千里相思送去浓浓祝福。如今处于智能信息化时代的我们,一个电话视频可以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让我们可以分外感受到中秋月明人团圆。

    时代在变迁,人们过中秋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为此有人提出异议:我们的中秋难道是在慢慢“变味”?历经千百年来的赏月、祭月、拜月等传统习俗,逐渐被新的庆贺形式、活动方式所取代。人们围绕着电影院、美食圈、游戏圈来借此过中秋,侃侃而谈中秋月饼的多样性,饶有兴趣追赶着各大商城中秋新品礼物……属于中秋的那份仪式感也许正在逐步退场,但是人们对于中秋佳节的爱意却是亘古至今的,千百年来的中秋文化源远流长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并伴随其发展壮大。在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上,只有与时俱进传承发展,我们的中秋文化才能够繁荣昌盛。

    任凭历史的潮流轰轰烈烈向前,从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语到《诗经·大雅·文王》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秋文化自始至终随之创新发展臻之卓越,如今又是一年中秋,让我们共同见证无数华夏儿女的传承延续,让我们共同积淀深厚浓重的中华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祝福年年中秋月明人团圆。

(邱超)

Baidu
map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12 14:08: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