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动态

闲话端午

时间:2021-06-17
来源:
作者: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临近端午,粽子开始唱主角,苏轼的这阙《浣溪沙·端午》,十分应景。
    少时,端午节前,家家门上插艾蒿菖蒲避邪。十里八乡,也会有赛龙舟的盛况,引得男女老少齐齐围观。我和小伙伴们会在脖子上挂着大人用碎布头拼起来的香包,相互比较,谁的最好看,最香。夜晚,我们坐在门前乘凉,边吃粽子边听外婆讲白娘娘端午饮雄黄酒现原形的故事。还不停地追问,为什么白娘娘喝了雄黄酒会现出蛇身。外婆就细细说,雄黄就是驱邪祟的,白娘娘原本就非人类,喝了自然就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才有后面盗仙草、水漫金山的故事。当我们还在外面玩耍的时候,外婆引燃干艾蒿,在屋里熏蚊子,让我们睡一个没有蚊虫滋扰的好觉。于是,小小孩童的我,觉得艾蒿还有香包都是很神奇的东西。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田间地头看见蛇,脑海里会幻想它化成人身会是什么模样。童年的记忆已经模糊,但那些有趣的故事、富于仪式感的举动,成为一个符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现在,端午未到,各式精美的粽子、糕点、皮蛋、咸蛋开始了预热,似乎这个传统节日,主要就是一个“吃”字。2005年,邻国抢先成功申遗“江陵端午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自己的文化,要自己守护、传承,并发扬光大,要让下一代清楚地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它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共称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驱毒避邪的节日,家家挂钟馗像、插艾蒿、挂菖蒲、系香袋、饮雄黄酒、采药,以避瘟疫。后来,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相传,屈原被流放于沅、湘流域,得知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悲愤绝望,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投江殒身。当地百姓闻讯划船相救,无果。为免屈原肉身葬身鱼腹,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并掷米团于江中。这一风俗流传下来,逐渐演变发展成五月初五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代。生于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名作。“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美政”失败,一路流放,屈原希望“明君贤臣”能够在壮盛之年“两美相合”的愿望终究落空。他投江殉国,以一曲爱国主义的悲歌结束郁郁不得志的一生。粽子,包裹的不只是糯米,而是道、义;龙舟,比的不是力气,而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所幸,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无论是驱除邪祟的美好愿望,还是长歌当哭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传统又浪漫,既庄重又深情。文化和情怀,这,才是我们当长食不忘的精神食粮,以文化人,以文培元,融入血液,代代传承。

(梅晓艳)

Baidu
map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8-12 14:08:34
Baidu
map